黄帝内经的胎教,古时代就有“胎教”吗?

优生 2024-04-19 74

古时代就有“胎教”吗?

胎教,是为了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准父母 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母体给予胎儿有利于其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尽 早成熟的有益活动,进而为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胎教”似乎是件新鲜事,是个新名词,然而,我国古代就有非常完整的 胎教理论,并且“胎教”这个名词也是古人创造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国家。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 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大戴礼记•保傅》对于胎教更作出了明确的规 定:“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 御户右。

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媪瑟而称不习;所求滋 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 ”据《史记》记载,中国 古代第一个对孩子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效果似乎还不错,周文 王生下来非常聪明。

文王的孙子周成王也是接受过胎教之后而生,长大后也 是智力超常。周朝就是这样用胎教的方法来培养一代代的理想接班人。

到了 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胎教的内容,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宋代名医 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就有专篇“胎教论”。

贾谊《新书》也有专门 的《胎教》篇。《颜氏家训》也记载了相关的内容:皇后怀孩子三个月时, 就要搬出皇宫,让她住在别宫里,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不该听的东 西,所听音乐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按礼仪进行节制。

到了明代,胎教学说更 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清代陈梦雷等人把历代胎教学说汇集一起,立为“小儿 未生胎养门”。

古人还曾这样总结过:“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真可谓, “胎教”自古不新鲜。

孕妇要怎样进行胎教呢

孕妇要这样进行胎教:(1) 要怡情养性:《叶氏竹林女科》认为:“宁静即是胎教。”

为 此,要求孕妇遇事冷静,使心静于内,虑谧于中,做到“无悲哀思虑 惊动”(徐之才《逐月养胎法》),不为七情所伤,摒弃孤独、忧伤和 烦恼,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如此,可使孕妇气血和顺,胎元 稳固,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孕妇可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培 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通过琴棋书画,诵读 诗歌及旅游等途径陶冶性情。否则,气逆则胎病。

恼怒、惊恐、焦 虑可导致气郁、气逆、气乱,以致产生胎病。《黄帝内经》里就记载 了癫疾这种胎病,是由于其母在妊胎时受了大惊而造成的。

(2) 要端心正坐:周文王所以能成为明君,与他母亲太任的 “端一诚庄,唯德之行”的胎教熏陶不能说没有关系。《诸病源候 论•妇人妊娠病堵候上》里要求孕妇做到“坐无邪席,立无偏倚, 行无邪径,目无邪视,口无邪言”。

意思是,孕妇要加强思想品德 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 处事无嫉妒之心,待人 无狡诈之意,宽厚诚实,正大光明,胸怀宽广,乐观豁达,无私心杂 念,言行举止端庄大方。

这样生子才能操行高尚。(3) 须近美好避邪恶:所谓近美好是指要多让孕妇接近一些 美好的东西,如多看优美的美术作品,多听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 环境中生活,从而使得孕妇心情愉快。

《诸病源候论》里就提出 了,孕妇宜“数视白璧美玉看孔雀”,意即要求孕妇应接触美好的 事物,使秀气入胎。

胎教的起源是哪呢

胎教一词源于我国古代。

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大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又说“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不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

《列女传》中记载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孕期有关行为、摄养、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项。 如除烦恼、禁房劳、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节养方法,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以及防止堕胎、小产、难产等目的。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也有关于胎教的论述,以后如《千金要方》、《颅囟经》等不少著作都有记载着孕妇孕期的保健和养胎、护胎的知识,并讲述胎儿正常发育和对孕妇身心健康保健的指导,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外象内感”“因感而变”的独特中医理论。 中医的“外象内感”“因感而变”是历代医家认为孕妇的精神状况会直接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所以胎教的实质是让让孕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以外感而内应。”

胎教的起源与发展是怎样的

胎教主张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胎教观点要早得 多。

我国许多古籍中均有关于胎教的记载。胎教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 前,那时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

到了汉代,很 多书籍中都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并形成了最初的胎教 学说。到了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陈自明还对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形成 了“胎教论”。

而到了明代,胎教学说则更是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 系统而全面的学说。清代时,胎教理论受明代影响较大,同时也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

如清代陈梦雷等人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书就 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到了一起,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也有建 立胎教院、培养聪明后代、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

黄帝内经的胎教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