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聪明的男孩,聪明人小故事

育儿 2024-03-29 85

聪明人小故事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启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聪明少年的故事

文彦博灌水取球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麽也摸不到底。

怎麽办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

皮球也浮上来了!诸葛恪得驴孙权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诸葛亮之兄)在座。

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

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

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

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王戎识李王戎7岁时,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到临沂城外去玩耍。

此时正值农历6月,太阳热辣辣的,他们走了一段路,觉得都口干舌燥。突然,走在前面的一个伙伴高喊起来:“看,前面李子树上有李子!”王戎抬头向前一看,果然在路旁有一株李树,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李子,沉甸甸的李子把枝条都压弯了。

“快去摘李子吃啊!”伙伴欢呼着向李树奔去。王戎站着没动。

“快去摘李子吃啊!”有个伙伴拉了他一把。 “别高兴,那李子是苦的。”

王戎说。 “胡说,你怎么知道的?”伙伴瞪了他一眼。

“因为 …… ” 王戎话未出口,那小伙伴也奔到李树下去摘李子了。 最先跑到李树下面的小孩,跳起来摘了一颗李子,忙塞进嘴里嚼起来,可是立刻又皱起眉头,“呸、呸、呸”直往外吐。

小伙伴们看了都觉得奇怪,于是上前问道:“怎么了?”“又涩又苦,呸!呸!”那个小孩说。 这时,王戎已走到李树下,他说:“我跟你们说李子是苦的,可你们不相信。”

“你没吃,怎知这棵树上的李子是苦的?”一个伙伴奇怪地问。 “你们想一想,这棵李树长在大路旁,每天有那么多人从这里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摘光了。

现在树上还有这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了。”小伙伴们听了王戎的话,都连连点头。

纷纷称赞他爱动脑筋分析问题,“你真聪明,爱动脑筋”。

睡前故事聪明的男孩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